9月9日深圳配资,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,厦门市财政局、厦门市商务局、绿色金融60人论坛(GF60)和厦门海峡可持续产业联合会联合承办,以“打造数字产品护照,助力可持续贸易发展”为主题的2025鼓浪屿论坛・ESG与可持续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。
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创始院长、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顾问、GF60专家委员李宁以“能源创新与数字赋能助力ESG及产业升级”为题发表主旨演讲。
图: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创始院长、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顾问、GF60专家委员李宁深圳配资
他指出,当前全球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导,占比高达80%,且各地区发展呈现显著不均衡。经合组织发达国家因煤炭使用比例持续下降而碳强度较低;而亚太、中东等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仍高度依赖化石能源,导致其碳强度高企。在此背景下,欧盟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与数字产品护照(DPP)等绿色新规,将对欧盟以外地区——尤其是发展中国家——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。
展开剩余58%面对挑战,李宁以中国过去三十年实践印证破局的可能性。“工业革命200多年来,全球能源生产与使用总量增加超过30倍,要实现2050-2060年达到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,需要零碳能源年均增长率超过8%-10%,或负碳技术增长更快。这看似不可能,但中国的发展路径证实了可能性的存在。”
公开数据显示,过去三十多年,全球风电、光伏装机容量增长数万至十几万倍,而中国截至2024年最新数据逼近50万倍。“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,向世界展示了一条全新的低碳发展路径。”而供应和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,又催生了储能、电动车、绿氢、零碳园区和虚拟电厂等创新技术与应用。
展望未来,李宁认为当下炙手可热的AI与能源电力协同创新,是能源创新升级的大趋势:以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、经济可靠的新能源、储能与AI算力为核心资产,推动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、产业升级和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,突破和超越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传统模式。
“AI的尽头是能源。按现有模式,至本世纪中叶AI数据中心的能耗将吞噬全球大部分电力供应,这反过来也催生出巨大的能源创新需求。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近期发布的“AI+能源”行动计划,正是基于这一契机。”他称。
回到全球贸易视角,他提出应对欧盟的CBAM和DPP,不应仅视其为挑战,更应视为机遇。他认为,中国外贸“新三样”(光伏、锂电池、电动车)等绿色产品,虽在生产端蕴含碳排放深圳配资,但在使用端却产生了巨大减碳效益,这一正外部性在当前国际贸易体系中未被体现。要通过DPP把看不见的环境收益变成“可视、普惠的现实世界资产”,进而吸引相应投融资,构建新型能源、资本、产业、贸易协同的全球南方发展新范式。包括厦门大学能源学院、嘉庚创新实验室、GF60、厦门海峡可持续产业联合会、福建省与厦门市新能源科技产业促进会等创新机构与生态,可在当前能源创新与数字赋能助力ESG及产业升级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的进程中,发挥更大作用。
发布于:上海市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